北京八分钟–惊艳了,我的国!

2月25日晚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,“北京八分钟”的节目,惊艳了全世界。

没有红灯笼、琵琶这些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物件的铺陈,熟悉的京剧悠扬旋律也没有听见,那一帧帧画面,就像飞驰而去的高铁速度,带着我们领略着现在的中国。那些新科技、新文化、新成就,让我们耳目一新。

早早筹备的“北京八分钟”

2017年3月,“北京八分钟”联合工作组成立,也正式拉开了“北京八分钟”的序幕。

10月前后,北京冬奥组委和张艺谋团队就来到北京体育大学,精心挑选了80位男生作为学生演员。他们承担的是平昌奥运会“北京八分钟”的表演重任。和以往选拔条件略显不同的是,这次的选拔条件很简单——身高1米75以上,身体匀称,身体素质好,有运动能力。

在采访中,一位演员代表也表示,“演员挑选的过程中,(导演)会对我们的身高和体重有一些要求。”在“北京八分钟”总导演张艺谋眼中,定下这样的选拔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凸显冬奥相关的元素。

   和雅典“北京八分钟”有何不同?

对总导演张艺谋来说,“北京八分钟”的经历,他早在2004年的雅典就已经品味过一遍了。他甚至会调侃,说自己是全世界唯一两次执导过“八分钟”的导演。

十四年前,在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希腊,京剧、红灯笼、茉莉花……一众有着中国传统寓意的物事一件件出现,中国长达五千年的传统文化,在那短促的八分钟中,完成了奥运会上的第一次亮相。

“那是我们第一次亮相,想要的东西很多,想表达的内容也很多,最后做成了一个拼盘,效果并不理想。”在张艺谋看来,那一次的效果并不算好。而这一次,他想做些改变。

张艺谋给自己定下了目标——他希望“北京八分钟”可以更纯粹回到具体的节目上,“要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文化,而不是变成一个宣传片或橱窗。”

于是,他摒弃了以前最爱的“人海战术”,用更为精简的演员阵容,搭配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和人工智能,给世界展现出另一个不同的“北京八分钟”。

“这次8分钟表演与雅典有着本质区别,从理念到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,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。”沙晓岚表示,想在8分钟内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都说清楚,其实不太容易。

“这次路线完全不同,从开始创意时就不再讲5000年文明,而是用现代科技手段,用艺术的手法,来表达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这个主题。”

表演需要的LED屏幕、遥控设备、演员身穿的可自行加热的石墨烯材料的演出服……这些“新东西”都体现了中国技术。以这次新技术中最为突出的可移动装置平台为例,这种之前主要用于工业上,包括汽车生产线和物流的设备,将会被使用在文艺演出中,这也是全世界的首例。

“八分钟时间很短,我们还是尽量把每一秒做完美。”

不再讲历史和传统,能看到未来和希望

“在这八分钟里,你能看到国家新的发展。而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表达出全国人民欢迎2022年冬奥会,欢迎到我们家来做客的真实情感。”

于是,在张艺谋导演的这次“北京八分钟”中,有个特殊的“惊喜”——国人的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这个环节中。

“通过互联网与中国人有一个互动,大家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参与表演,参与其中的一些人的图片和头像将出现在平昌。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到平昌,表示2022北京见。”

作者: chineseweekly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