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中国妈妈带孩子到日本旅行的感受!

这两天,北京的小伙伴们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出游的事儿。

如果问一句,你为什么会爱上旅行?有的亲说,如果你想听励志的答案,那是为了找寻自己,是为了开阔视野。

还有的亲说,旅行的意义就在于,它允许我错误地理解生活,在这种生活里,我们都是毋需承担的过客,是心情轻松的旁观者,是满心期待的异乡人。

还有麻麻说,带孩子出去旅游,其实就是换个地方带孩子。呃~去年夏天,一位美女主编一个人带着4岁多的儿子,去日本来了次“妈妈去哪儿”。

与大家分享她的日本游记,也许你们看完后,会领悟到不一样的旅行意义。

先来看一段留言。

我一个大学同学,在美国生活多年,去年去过日本,这是她在我的朋友圈留言:

“我到东京第一次坐出租,司机对我要去的地方不熟,发现走错路后,马上把计程器关了,连声道歉,白开10分钟直到把我送到门口。

第二次打车,司机也走错路,没关机器但到了地方执意要退我钱。而且我每次都有意去摸一下车身,彻底得一尘不染。礼仪之邦名副其实。”

这样热情洋溢的夸奖,我在去日本之前可能不以为然,但在日本匆匆一周,再来看这些文字,却是深以为然,因为一点都不“夸张”。

我们在奈良打过两次出租,无论是蹬亮的车身,还是雪白的座套,都让我不好意思带着调皮的孩子进去。当然,唯一的缺点是车费太贵——大概1.5公里的路,合人民币60元。

再来看几段问路的遭遇。

因为没开数据漫游,也没下载离线地图,我没法靠手机导航。但在日本7天,在公交、地铁、新干线的频繁倒换中,居然一次也没迷路。这要归功于当地人的热情。

日本人的英语果然如传说的那么差,即使是年轻人,能说出完整句子的已算水平不错,大部分人只能蹦一些单词。他们不能清晰表达时,就用其他方式给予帮助。

在东京地铁中央站,我们要换乘JR新干线去京都,一个姑娘索性把我们一直送到进站口,交给工作人员之后才走。

出了JR京都站,我们要去找宾馆,其实距离很近,一个行色匆匆的姑娘被我们拦住,但她也搞不清地方,她示意我们别急,掏出自己的iPad研究地图,直到找出明确的方向。

我一个人拉着儿子第一次在京都坐公交,搞不清是往左走、还是往右走100米才是车站,被拦住的小伙子急得摆手让我原地wait,我眼瞅着他飞奔过马路,一直跑到站牌那里看清楚,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,陪着我一直走到车站,才放心离开。

从清水寺去花见小路,大概有1公里的路,原本准备带娃散步过去,没想到岔路口太多,被我拦住的一对中年夫妇,估计也是外地来京都旅游的日本人,见没法帮到我,一个劲点头道歉,仿佛这是他们的错。后来先生跑到旁边的店里,找了一位当地老板来帮我,才sorry着离开。

在迪斯尼排队,儿子不小心碰到前面的姐姐,我赶紧道歉,小姑娘看看他,笑着抓起一大把自己的爆米花,塞进他的爆米花桶里,那一刻,小家伙的眼睛亮了一下。

在京都的街头问路,路过的一个老人看见儿子好玩,突然把一个小玩具塞到他手里,我推辞了一下,赶紧道谢,老人笑眯眯地离开,那一刻,小家伙的眼睛又亮了一下。

不用再叙述太多,或许一个旅游者的眼界是片面的,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:一个人在外国外地的偶尔遭遇,往往就能影响到他对彼国彼民的印象,所以,所有的旅游者都是片面的。

而我们的旅游环境,我们在景区里晃悠的那些商贩、黑导游,我们的市民在街头对待问路者的态度,就共同构筑了别人眼中的“中国印象”。

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日本的服务业,那就是:这里到处都是海底捞。

东京地铁站周到的指引牌

洗手池旁挂伞的钩子

健全人和残疾人各有自己的电梯按键

小饭馆在椅子下放随身物品的筐

酒店清洁工用iPad登记房间打扫状态

在日本酒店check out,不用等待清洁工检查房间,只要房卡退回前台就能马上离开。因为你首先被假定为一个“诚信”的人,如果设施有所损坏,你自会主动报告。这种信任让人温暖。

一个朋友曾告诉我他在日本的亲身经历。当他们告诉服务生,有一个同伴打碎了一个杯子,对方的第一反应是“有没有人受伤?”而不是“你们需要赔多少钱”。

大家都知道心理学上的“破窗效应”,对立的另一面理论我不清楚,姑且叫作“从善压力”吧,说的其实是一回事,你在成长过程中,身边环境如何对待你,慢慢地你就会变成环境的一部分。

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,中国人在日本旅游,心态一般都是复杂的,所以我们会带着更为敏感和挑剔的眼睛。

他们公共设施设计之实用细致,他们服务态度之谦恭周到,全世界无人能出其右,我们对此往往都是服气的,因为他们是世界独一份,赶不上他们的,远远不止我们一个。

而且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,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多年,所以,他们的水龙头打开就能喝,他们的食物可以放心吃,他们看见蓝天白云不必惊叹拍照,他们的地铁、高铁没有安检,走在他们的大街上,不用那么紧张自己的包被偷被抢……

岛国面积有限,各地发展水平基本均衡。以中国之大,历史之积弊,各地想达到这种均衡水平,绝非一日之功。所以,在这点上,我们往往也不会太抱怨,因为客观差距比较大,一时半会追赶不上。

唯一让我们心有不甘的问题在于,人是无形的使者,而且是力量最深远的使者。过去的一周,我经常想,假如一个跟中日两国都没有什么纠葛的第三国居民,假如他既到过中国,也到过日本,他会觉得呆在哪里更安全更舒服?会更倾向于喜欢哪个国家?

对我们来说,答案可能并不乐观。日本右翼政府的言行必须谴责,国家的外交战略必须支持,但仅就民间交流层面,我们的“人”,我们的软环境得分,绝不是民粹主义者在网络上高喊几句抗日口号,绝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抵制所谓的“日货”,就能提高的。

而且,人心的涵养,最需要长久的耐心。

到京都办完酒店入住,已是下午5点。我一个人带着儿子,拿着地图坐公交,各种问路,急行上山,终于赶上了清水寺的黄昏。

希望儿子能记得这个普通又特别的黄昏,希望他能感觉到妈妈不管多累,都要牵着他的手去看风景。

爱、眼界、成长,这是旅行的意义

作者: chineseweekly
标签